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是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在粉碎国民党军队多次残酷的“进剿”“会剿”,打破国民党政府严密的经济封锁,并踔厉奋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既相互区别、独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相互贯通。灵活机动是当时革命斗争在方式方法上的鲜明特色和基本原则,战略战术是当时革命斗争在方式方法上的总体展现和实施法则。工作方式方法是制定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基础和手段,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工作方式方法的总的策略和实践运用,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统一于井冈山斗争具体的革命实践活动之中。
弱小的朱毛红军之所以能够打败强悍的国民党军队,除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群众的有力支持、险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军阀割据等原因外,还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个重要的因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工作方式方法的鲜明特色。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工作方式方法,特别是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等,才使井冈山的斗争多次转危为安取得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起点,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一、井冈山军事斗争战略战术与工作方式方法概述
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工作方式方法,其根本特色就在于“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当时,临时中央命令朱毛红军坚决进攻大城市,像俄国一样以“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毛泽东通过发动秋收起义,攻打平江、攻打萍乡和攻打浏阳等革命斗争的实践,发现中国与俄国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攻打大城市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必然会招致失败,甚至全军覆没。于是,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从革命斗争的实际出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总结经验,抛弃“本本主义”和僵硬的战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根据敌情的变化,寻找国民党统治的薄弱环节,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发挥自己的优势攻击敌人的弱点,最后战胜敌人。朱毛红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从上而下全面实施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并把国民党军队和国民党统治者打得“晕头转向”。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认为“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1] 。究其原因,主要是通过深入细致的广泛调查研究后,朱毛红军在军事战略上,实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政策。这也是朱毛红军在井冈山时期斗争的总战略。
井冈山军事斗争,实行的是“积极防御”的方针,即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是在战略上实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以及战役战斗上外线的速决速胜的进攻战,然后通过战役战斗上的歼灭战,实现战略上逐渐消耗敌人,从而不断改变战争总体力量的对比,最终把战略防御变为战略进攻,并夺取战争胜利。
井冈山军事斗争,主要采取的是灵活机动的运动战,通过各种奇谋妙计,经常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把敌人强的拖垮、壮的拖瘦、好的拖坏,预设有利地形,寻找有利时机,歼灭敌人,打败敌人。井冈山军事斗争,主要采取的是集中优势兵力的歼灭战,即在作战目标上,不以坚守或夺取城市或地盘为主要目的,而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在作战方法上,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力求避免打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在作战对象上,审慎地选择打击目标和攻击方向,实施“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的原则,做到每战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围敌,务求全歼。井冈山军事斗争,采取的是人民战争,把军事作战和根据地建设、经济工作、群众动员结合起来,实行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放手发动和宣传人民群众,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把革命战争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陷敌人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井冈山时期,关于红军的军事战术,早在1929年5月4日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写给中央的信中就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明确的概括,即“我们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发动很大的群众。’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三年以来,都是用的这种战术”[2] 。
综上所述,井冈山时期,首先是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通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集中群众智慧,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并制定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然后,再号召各级红军指战员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围绕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大力实施那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求真务实的工作方式方法、调查研究的工作方式方法、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方法和简便易行的工作方式方法等,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从而更好地推动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真正实现。
二、井冈山军事斗争战略战术与工作方式方法的运用分析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制定的战略战术与工作方式方法是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如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创造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作战指导原则“十六字诀”,这既是他们针对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一种求真务实、简便易行的工作方式方法,也是他们在战略战术上灵活机动的真实写照。1927年12月,毛泽东在茶陵的一次讨论作战会议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3] 众所周知,通过井冈山时期打破国民党军队4次“进剿”和2次“会剿”以及中央苏区斗争时期取得4次反“围剿”军事斗争的胜利,充分说明“十六字诀”的游击战争作战指导原则,是红军指战员在军事斗争中的实践总结,通过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特别是毛泽东进行完善,并提炼出适合当时战争环境、行之有效的对敌战术。
通观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在军事上主要是采取游击战和运动战这种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井冈山的军事斗争主要为4次反“进剿”和3次反“会剿”。1928年2月18日,红军开展第一次反“进剿”作战,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法,全歼国民党军一个正规营,取得了新城大捷。1928年5月上旬,红军进行第二次反“进剿”作战,实行游击战的打法,运用高超的智谋,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然后各个击破,取得了打败国民党军1个团的五斗江战斗的胜利。1928年5月中旬,红军组织第三次反“进剿”作战,实行运动战的战术,采取奔袭战的打法,取得了以4个营的兵力,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部、1个团另1个营的草市坳战斗的胜利。1928年6月,红军实施第四次反“进剿”作战,坚持“诱敌深入”的作战原则,把敌人引到预设的七溪岭战场进行打击,取得了全歼国民党军1个团、击溃2个团的龙源口大捷的胜利。
由于江西国民党军难以单独消灭朱毛红军,所以,国民党决定加强“围剿”力量,改由江西和湖南的军队会合一起,共同围歼红军。1928年7月,红军被迫进行第一次反“会剿”作战,并实行游击战战术和人民战争的策略,广泛发动群众,以四面游击的方式,不分昼夜地袭扰敌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第一次“会剿”。1928年7月下旬,红军果断开展第二次反“会剿”作战,实行“诱敌深入”和人民战争,发动群众,声东击西,夺取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然后采取“避敌锋芒”“避强击弱”“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打法,实行“歼敌一部、各个击破”的方针,打破了湘赣敌军的第二次“会剿”。1929年1至2月,红军被迫进行第三次反“会剿”作战,实行“围魏救赵”的战术,红军主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由彭德怀率领少量兵力扼守五大哨口,依托天险抗击敌人的进攻。由于兵力悬殊,寡不敌众,被迫撤离井冈山,只好向赣南实行战略转移。
井冈山军事斗争的胜利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分不开的。客观地说,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就是红军将士夺取井冈山斗争胜利的军魂。从上述分析中可知,红军4次反“进剿”和2次反“会剿”作战的胜利,在战略上,都是分别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运动战和人民战争等策略,而不是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阵地战、堡垒战的策略。这是因为红军在作战力量上是弱小的,在武器装备上是简陋的,在后勤保障上是困难的,所以,不能硬碰硬地进行对决,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保存有生力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战术上,同样也是采用灵活机动的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奔袭战等战法,而不是采取死打硬拼的阻击战、消耗战、攻坚战。这是由于红军没有重武器,缺乏弹药补给,士兵军事素养较弱等因素所决定的。1928年的井冈山“八月失败”就是因为没有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而是实行“分兵冒进,远离根据地”的战法,去湘南攻打国民党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郴州,最终导致先胜后败,使红四军29团惨遭失败,最后仅剩100多人,而被迫取消建制。
红军的优势是党指挥枪,做到官兵一致、纪律严明、吃苦耐劳、干部带头、作风优良、为民作战、不怕牺牲。这些特色为红军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既是毛泽东、朱德等红军将士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总结战争的集体智慧结晶,更是毛泽东军事实践和军事思想之源。这些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实践和运用,为毛泽东等中共将领日后指挥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其大兵团作战、现代化战争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井冈山时期的工作方式方法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紧密相联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既是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制定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前提条件,也是红军各级指战员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贯彻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必然遵循。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依据当时的军事斗争特点,结合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实际情况,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探索出求真务实的工作方式方法、调查研究的工作方式方法、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方法、简便易行的工作方式方法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求真务实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制定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总原则,是开展游击战、运动战的总要求,是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行动准则。调查研究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制定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行动先导,是提供游击战、运动战所需第一手情报资料的有效途径,是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必备条件。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方法是贯彻落实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力量之源,是开展游击战、运动战集中人民智慧的重要之策,是创建革命根据地进行政治动员的根本之计。简便易行的工作方式方法是群众便于理解和支持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思想认同,是群众乐于配合和参加游击战、运动战的实践遵循,是群众勇于投身和献身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行动自觉。这些方式方法对于卓有成效地贯彻执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对于坚决打破国民党军队多次“进剿”“会剿”和经济封锁,对于巩固和壮大井冈山“六县一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灵活机动战略战术与科学有效工作方式方法对领导干部奋进新征程的启示
灵活机动战略战术来源于丰富多彩的实践,并且指导着瞬息万变的实践。科学有效工作方式方法同样来源于丰富多彩的实践,同时又运用于纷繁复杂的实践。但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必须依据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而制定,围绕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来探索,服务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再完善,实现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重创新。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只有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相适应、相协调、相融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社会作用,才能体现出伟大的历史价值,才能展现出迷人的时代风采。从历史经验和革命实践可知,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前辈在井冈山时期所制定的灵活机动战略战术,不仅在当时对于红军指战员和根据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新时代的各级领导干部完善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新时代虽仍然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但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发生着深刻的调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进入加速演变期,呈现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特征新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已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切变化,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在党和国家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导下,与时俱进地探索、完善和创新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是依据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科学有效地制定求真务实的工作方式方法。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是属于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由于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各派的新旧军阀,就必然伴随着军阀战争,这也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正是这个独有的特征,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包围的中间产生和坚持下来,也正是从这个独有的特征出发,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前辈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即反对逃跑主义、反对分兵、反对冒进政策,使数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队,不但不能破坏此割据,而且不能阻止此割据的日益扩大。新时代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习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前辈那种“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并与之匹配地采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务实精神,认真分析国内国际的形势,深刻把握辖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基本情况及其运行规律,按照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其法律法规的各项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当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战术”,并以此为指导,制定各自科学有效的求真务实的工作方式方法,使发展目标切合实际,使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使乡村振兴有序开展,使民生工程圆满实现,使社会治理稳步推进,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是围绕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精益求精地探索调查研究的工作方式方法。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前辈经过千辛万苦的探索和血与火的考验获得的宝贵成果;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也是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前辈围绕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通过长期实践摸索而获得的宝贵经验。如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借鉴总结井冈山绿林首领朱孔阳的“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对付官兵进剿的战术,结合当时实际,提出“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4] 的对敌战术,并在打圈过程中创造出“避实击虚、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作战的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朱德等红军指战员总结4次打破国民党军队“进剿”、2次打破国民党军队“会剿”的经验,摸索提炼出游击战的“十六字诀”。多年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从一九二八年五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5] “十六字诀”就是一种灵活机动的作战战术,是在对敌斗争中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方式方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入新时代,这种围绕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精益求精地探索调查研究的工作方式方法依然具有跨越时空的启迪作用。2023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号召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中央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围绕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战略决策和战略任务,依据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认真根治政策制定和决策执行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到深入基层,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尊重创造,不搞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做到集思广益,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做到求真务实,精准施策,破解难题,强国富民,不搞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
三是依据灵活机动战略战术与时俱进地完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方法。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不仅制定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而且依据这些战略战术不断完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如为了赢得广大群众对红军所采取的“诱敌深入”战略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战术的大力支持,1928年4月3日在湖南桂东县沙田村,毛泽东及时将他1927年10月24日在江西遂川荆竹山向部队宣布的工农革命军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以及1928年1月25日在江西遂川李家坪动员部队分兵下乡时宣布的六项注意:“还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请来夫子要给钱;不打人骂人”,进行修改完善,将三大纪律中的“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改为“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将六项注意中的“还门板”改为“上门板”,从而使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方法更加科学具体,更能极大地改进红军将士的工作作风,更能保护群众的利益,更能赢得群众的普遍拥戴和衷心支持。因为措施得力,红军将士和苏维埃党政干部进一步完善和掌握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方法,从而确保了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前辈制定的打破国民党军队“进剿”和“会剿”的运动战、游击战战略战术得以顺利实现,确保了根据地创建工作得以有效推进,确保了建党建军建政工作得以扎实开展。新时代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前辈那种依据灵活机动战略战术与时俱进地完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方法,按照党的二十大制定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战术”,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深入群众,深入问题,深入实践,努力克服“本领恐慌”,切实锤炼敢于担当的“宽肩膀”和善作善成的“真本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状况,做到“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以最硬的作风,破最大的难关;以最大的努力,促最佳的成效”。
四是依据灵活机动战略战术踔厉奋发地开创简便易行的工作方式方法。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前辈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从事的大都是创新性工作,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到“红色政权理论”的理论创新,从“进攻中心城市”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新以及军事斗争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战略战术创新,尤其是围绕着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生动活泼的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如为了壮大“工农武装割据”,发动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参加革命,毛泽东要求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领导采用通俗易懂、广大群众乐于接受的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并亲手对《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进行修改,把原文中“废除聘金聘礼,反对买卖婚姻”改为“讨老婆不要钱”,把“废除债务”改为“借了土豪的钱不要还”,把“反对虐待儿童”改为“反对大人打小孩”。这种化繁为简、便捷高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对新时代的各级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吃透和把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积极向领导、同事和群众学习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向兄弟单位学习一些好的工作方式方法,结合自己业务的工作特点和自身的优势特长,因地制宜、奋发有为地创造出简便易行、喜闻乐见、适用高效的工作方式方法。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领导科学》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