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与当代中国

岳梅、赖海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2-28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广大人民群众主动性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一直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将人民群众视作根本推动力量,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贡献、人人享有的磅礴力量,为有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动力。

 

坚持人民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开展工作。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就要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充分体现人民立场的基础上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更好凝聚起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民力量。

以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温饱需求,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再到当前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自己发展目标的真实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回应民情民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盼,自觉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及时出台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措施,将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之上。

坚持依靠人民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起步现状,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等国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落后基础上的现代化,同时也是超越西方资本增值及依附性现代化道路的弊端、广泛带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突出地体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民营经济、实行基层自治制度等方面。当前,面对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群众之中,自觉地拜人民群众为师,坚持向人民群众请益,将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运用到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中。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口规模巨大为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了平衡好人民群众内部利益关系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不能把发展的成果只供少数人独享,而是照顾到不同群体的人民群众的发展和需求状况,让全体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获得利益。当前,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解决了贫困问题,推动全体人民群众向着实现共同富裕迈进,更需要努力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妥善处理好发展与分配、效率与公平、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切实得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实惠和红利。

 

增强党的领导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能够以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最根本的依靠力量,使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展现人民群众的力量。因此,只有增强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保证中国的事情由人民群众自己做主、自己处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

党要牢固地植根于人民群众当中,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曾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比作种子与土壤、鱼水之情等,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要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当前,我们党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义利观,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提高全体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工作的本领,还要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拥护度和支持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血脉和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自我革命,全党上下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正能量。厚植党领导和执政的群众基础,势必要继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不断提高党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才能有效带动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提高党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执政本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新时代,增强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必须在各方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工作本领、社会管理本领、群众工作本领和化解重大风险等本领,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具备带领人民克服任何困难的能力。

 

激发人民群众创造伟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将人民群众视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通过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实践和智慧创造来推进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逐步拓展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面临的建设问题更加复杂多样,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权。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广泛发扬人民民主,我们党从制定宪法、发展基层自治制度等方面,对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开展了深入探索。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发展,即推动建立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广泛集中民心、民力和民智,持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力量。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机制,不断拓宽民主渠道和民主形式,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让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制度和环境。

重视人民群众的评价和反馈,尊重人民群众“阅卷人”的地位。从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是最好的鉴定人”,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到江泽民同志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阅卷人”的定位,党和政府的工作绩效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分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关注民生,将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和衡量党的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培养人民群众的现代化素质,增强建设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的现代化水平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源源不断地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实现人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手段。除了要以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外,还要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富裕等与社会主义事业进程相适应的现代化素养,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从而有效发挥亿万人民群众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伟力。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