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的位置 > 首页 > 成果快递
沈阳 黄翔等: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2013年9月至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果惠及共建国家及地区广大人民,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连接点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发挥战略引领作用,释放出强大动能。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加快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探索更多合作空间和路径,更好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重大意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同时,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指明了新的突破方向。在此背景下,深刻领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重大意义,有助于找到更加清晰的方向,更加有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重要举措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进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

  中国始终在开放中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定维护了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了世界各国人民,为振兴世界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为全球化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截至2023年6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吸引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参与,为共建国家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快了经济发展。以中国和柬埔寨合作为例,据报道,柬埔寨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中国帮助柬埔寨建成了一大批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此外,中国稳定的原材料供应还保障了柬埔寨对外出口以及数百万人的稳定就业。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不仅深化了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了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给共建国家的共同繁荣带来更多机遇,顺应广大发展中国家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促进共建国家发挥自身优势破解发展难题,铸牢共建国家和地区合作意识,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经验。

  (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深远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历史发展大势,契合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为世界贡献了化解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的实践成果表明,共建“一带一路”与时代同步伐,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与世界人民共命运,为解决时代命题和世界难题提供了破解之道。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有力推动共建国家和地区实现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在政治层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多边贸易,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增强共建国家在发展目标、主体、机制和平台等方面的衔接,深化拓展了各国间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为推进全球治理变革提供制度供给,成为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层面,“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重要目的地。境外经贸合作高质量展开,给当地贡献税收、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共建国家和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不断缩小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极大凝聚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发展的信心和力量。在人文层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合作所涉及的领域不断延伸,从经济政治活动延伸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一个全球化、开放型、包容性的全球发展体系正在形成,有助于提升中国全球经济治理能力和国际话语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三)为世界人民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提供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部署,这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繁荣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安排。一百多年来,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义务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极大激励了发展中国家寻求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等重要任务,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度参与国际秩序治理和建构,不断消除旧秩序里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的贫富悬殊,引领世界向着更加和谐、美好方向发展。国际社会深切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绽放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花,必将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共建国家和地区深刻认识到,只有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追求互利共赢的合作,才能汇聚共同发展的力量,有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以来的重要成果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搭建起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目标,与各国携手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了全球发展新动能。

  (一)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凝聚广泛国际合作共识

  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十年来,中国持续加强与共建国家在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机制平台、具体项目方面的对接,不断拓宽政策沟通的领域和渠道,同共建国家达成政治互信,凝聚了共谋合作发展的国际共识。

  十年来,“一带一路”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我国83%的建交国,遍布五大洲和主要国际组织,涵盖金融投资、贸易合作、电子商务、海洋经济、科技民生、人文合作、社会发展、互联互通等多个领域。中国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为增强政治互信提供政治保障。第一,促进各国间战略对接和政策协调。克服了经济发展水平、制度体制、政策法规、文化风俗上的差异,凝聚了各国在战略、决策、政策和规则上的多元化需求,在达成理念共识、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拓展国际合作提供了政治保障。第二,形成了政策沟通长效机制。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政府间战略沟通为支撑,以地方和部门间政策协调为助力,以企业、社会组织等项目合作为载体,建立了多层次、多平台、多主体的常规性沟通渠道。第三,持续搭建平台,深化国际合作。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各参与国家和国际组织深化交往、增进互信、密切往来提供了重要平台。第四,不断扩展和深化国际合作内容。推动中国同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迈出坚实步伐,推进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促进相关优质产业向班列沿线和亚欧大陆内陆地区转移,为形成内畅外联、高效互通新局面提供了创新引擎。

  (二)互联互通效应凸显,奠定对外开放良好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进出口由2013年的6.46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3.76万亿元,累计增长了1.1倍,2023年也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6.8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

  9.8%,高出外贸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

  1.设施联通,全方位基础网络基本建成。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十年来,我国持续推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扎实推进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和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成功建设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有效发挥了重要辐射带动作用。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明星品牌,铺画运行线路84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1个城市,成为沿途国家促进互联互通、提升经贸合作水平的“钢铁驼队”;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覆盖我国中西部18个省(区、市),货物流向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中老铁路成功开通运营,截至今年5月,全线累计发送货物突破2000万吨,发送货物品类达到2000余种。2023年上半年,我国以铁路运输方式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长了23.8%,高于对共建国家整体增速14个百分点,连续1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开放大通道为发展经贸和产能合作、拓展能源资源合作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2.贸易畅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十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大力推动与共建国家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贸易规模、产业合作等不断推进,提升了贸易水平;同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也为共建国家提供了广阔的经贸合作空间。

  十年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增长点。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在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带动东道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助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发挥了平台枢纽作用。总体来看,我国与共建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一方面,投资贸易水平持续提升。2013年至2022年,我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年均分别增长8.6%和5.8%,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一半。另一方面,贸易畅通也带动国内经济发展。2023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区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长23.2%,占同期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值的21.2%,同比提升了2.3个百分点。其中,广西、新疆、内蒙古三个自治区对共建国家的进出口增速均超过50%。

  3.资金融通,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十年来,我国与共建国家及有关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化布局,为各国间金融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卓越成果。总体上看,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投融资体制机制稳步创新,金融合作空间向纵深拓展。从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来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逐步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会员国从创立时的57个增长到目前的106个,截至2022年底,累计

  批准项目202个,融资额超过388亿美元,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融资平台。丝路基金也为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提供重要支持,截至2022年底,承诺投资金额超过200亿美元,项目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多边开发银行联合筹建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有效撬动市场资金参与。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来看,人民币互换与跨境结算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底,已

  在17个共建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参与者、业务量、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数据显示,2023年第1季度,境内非银行部门跨境收付中,人民币占比达到48.6%,首次超过了占比46.7%的美元。

  (三)文明交流互鉴,增强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幸福感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遵循文明发展规律,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价值共通、文明成果共享,不仅有利于彰显中华文明的内涵和特色,还有利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十年来,我国与共建国家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人文交流,推动了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具体来说,我国与共建国家和地区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领域合作,不仅有“高大上”的国际大项目,还打造了一批“小而美”“惠而实”的民生工程,铺就了通民心、达民意、惠民生的阳光大道。第一,铺就“人才之路”。我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为当地创造了42.1万

  个就业岗位;中国先后举办了270多期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为

  共建国家培训相关人才1万多人。第二,铺就“创新之路”。积极推进与共建国家在生态、气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共建联合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提升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能力。第三,铺就“健康之路”。扩大与共建国家在妇幼健康、残疾人康复、传染病、传统医疗等领域的合作,向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提高协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第四,铺就“减贫之路”。持续实施乡村减贫推进计划和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可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三、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实践路径

  2023年5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欧亚经济联盟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时强调:“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更多共建国家人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一)正确认识新形势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具备战略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既要有风险忧患意识,又要有历史机遇意识,努力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国际格局发展战略态势对我国有利,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二)夯实发展根基

  要深化政治互信,发挥政策沟通的引领和催化作用,探索建立更多合作对接机制,落实好已签署的合作文件,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国家、重点项目,统筹资源、精准发力,推动把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把理念认同转化为务实成果。要深化互联互通,持续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深化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巩固稳定提升中欧班列发展水平,提升规则规制标准等“软联通”水平。要深化贸易畅通,扩大同共建国家贸易规模,鼓励进口更多优质商品,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要深化资金融通,吸引多边开发机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参与,进一步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要深化人文交流,深入开展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加快打造一批接地气、聚人心的民生工程,夯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民心民意根基,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

  (三)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

  要积极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积极稳妥推进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推进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促进中医药合作。要深入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不断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要加快培育数字领域合作新业态新模式,深化与共建国家在智慧城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快建设设施互联和数据互通的数字枢纽,推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数字经济模式“走出去”,提升“丝路电商”国际影响力竞争力。要激发创新领域合作潜力,继续实施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四)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要夯实国内国际双循环基础,加快完善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畅通安全的陆上通道,优化海上合作布局,着力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推动来源多元化。要深化与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重大合作平台,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推动“丝路海运”发展走深走实,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统筹发挥好共建“一带一路”对国内发展的带动作用。

  (五)全面强化风险防控

  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应对能力,既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其重要内容。“一带一路”跨越全球多个热点地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逐步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我国与共建国家必将迎来共同发展的更大机遇,同时也需做好协同应对挑战的充足准备,坚持对话协商,加强风险管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安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落实风险防控制度,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管理责任。要探索建立境外项目风险的全天候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台,及时预警、定期评估。要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国际反恐、安全保障等机制的协同协作。要全力保障境外人员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着力保障用工需求、人员倒班回国、物资供应、资金支持等。要教育引导我国在海外企业和公民自觉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要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反腐败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跨境腐败治理力度。各类企业要规范经营行为,决不允许损害国家声誉。对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就严肃处理一起。

  (六)强化统筹协调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面向世界提出的重大倡议,关系到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作用于中国发展全局,更作用于世界各国发展。这样一项事关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只有充分贯彻和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系统规划、顺利实施、稳步推进。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抓好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问题和年度重点工作等协调把关。各地区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促进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开放,助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带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同时,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原则、方式等,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作者简介:沈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室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援疆干部;黄翔,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冯彩虹,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党群工作部(党建研修中心)培训策划主管、中级经济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党课精选》2023年第19期

发布时间:2023-11-17 09: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