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的位置 > 首页 > 中共党史与党建
张荣军 杨娜: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和重视,同时这也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法指导。“两个结合”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同一语境中的共同话题,二者是相互交融和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两个结合”中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
  从已有研究来看,关于“两个结合”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两个结合”的核心内涵与推进研究,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化中国”两个维度理解其深刻内涵,认为推进“两个结合”需要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为线索,对“一个结合”与“两个结合”包含的历史进度和话语意义进行了深刻探索;三是对“两个结合”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的探索;四是在“两个结合”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因此,对于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进程、时代价值、方法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还有继续深入探讨的空间。而对此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丰富与深化“两个结合”的理解,促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
一、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进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也是“两个结合”的历史探索进程,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创造和发展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而实践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同样有着相应的时间和空间进程。
  1.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
  尽管“两个结合”的命题在新时代才被明确提出,但其早已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取得成功,“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之前,不断探索并形成与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并以此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毛泽东思想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次飞跃得益于其中的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马克思主义要“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对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的强调就是重视“两个结合”中“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这也是践行实事求是的要求,以实事求是的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鉴于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要解决的是人民温饱的客观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这个奋斗目标,既关注中国现实,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同时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汔可小康”观念转化为现实的奋斗目标,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积极探索“两个结合”的方法与内容。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发展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这一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相结合,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在时代不断前进的过程中,胡锦涛同志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认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民本思想和中国实际所产生的理论,是针对时代变化下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失调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在时代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在这一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普遍价值和中华传统美德熔铸汇通,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追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形态的表现。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的认识,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时代命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尤其是提出“第二个结合”,并将其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要论断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明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在“两个结合”的科学融合中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新发展,丰富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两个结合”的实践中取得了长足发展。
  2.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空间动向
  “空间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存在”,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表现为在一定的场域中发生的具体事实,这使空间成为研究其无法回避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两个结合”的积极探索与实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发展空间视域中的实践过程,要求经过“两个结合”的科学理论才能够解决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发展的问题,并调节空间视域中的矛盾。而为了对中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进行深入探索,就要不断认识中国发展空间内的矛盾与国情,使“两个结合”得以深化,进而寻求马克思主义的新进展。中国共产党始终抓住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从1949年前的阶级矛盾表现为主要矛盾到 1956年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要矛盾的转换,领导中国实现了从争取生存空间到探寻发展空间的转换。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时起,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发展空间内存在的矛盾,并始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成为了中国的时代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要解决美好生活和空间视域下面临的实际发展矛盾,则要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空间内的具体矛盾与问题得到符合实际的理论指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而这也是针对中国时空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要求,需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作出理论解答。
  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实现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不断解决时代问题,使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有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并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发展。尽管东欧解体,资本主义阵营随之扩张,世界各国的影响力在全球空间分布上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社会主义中国始终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他国社会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原因中不可忽视的是其同本土文化理念有着深度的契合性,且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不断使其同中国实际与文化“水土相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时始终保持的灵活度和创造力。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既是中国在全球化生存发展空间上的努力,也为其他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展现了中国发展的优势与对世界的贡献。于世界的整体发展空间而言,中国从贫穷落后的昨天到全面小康的今天,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这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格局。同时,面对现今世界仍然存在的共同生存与发展的诸多困境,如“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中国积极面对,主动参与世界难题的治理,并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超越冲突的文明观与发展智慧,为世界和意图独立发展的国家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取得的成果是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创造和实现的,这彰显了接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强大潜力和动力。
二、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其时空历程,这是对其具有生命力的客观佐证,也表明了其对当今社会发展仍具有重要价值,表现为: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导,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还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内在依据。
  1.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导
  图片
  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重要功能,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理论必然随着实践变化而变化,马克思主义在“两个结合”中实现新的发展是必然要求。观察西方现代化的道路进程,不难发现其所固有的弊端,“以资本为内驱的现代化,其结果是以‘物本’支配‘人本’”。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中,面临着很多风险和危机,要实现可持续的文明道路,中国不能也不会走西方式现代化的老路。中国的发展要避免西方式现代化的弊端,要开辟世界文明的新途,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引。由于中国式现代化有其特征,要求中国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西方;同样,也不能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掌握“两个结合”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把握与科学运用,将“两个结合”的最新理论形态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指导理论具有先进性,要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促进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两个结合”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探索与推进的命题,其中既有科学理论的魂也有中国文化的根,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正确的思想理论是实践成功的指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需要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同时也要考虑本民族的实际要求,进而增强理论的实际指导作用。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科学理论思维的重要方式,是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之中的必然要求。
  2.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是“两个结合”实现科学融合的理论指导,蕴含了文化自信的来源。科学性是正确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提供了正确的途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其在历史文明进程中的批判继承紧密相关,其“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两个结合”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表现,既包括理论的创新,也涵盖了实践的发展要求,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这是“两个结合”得以科学融合的源泉与表现。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实践进步的需要,也是在其自身蕴含科学性的基础上不断守正创新,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促进中国文化繁荣兴盛,进而走向世界,使中国现代文化有了自信的底气和来源。
  文化自信要求文化主体对本民族文化持自我肯定的心理态度,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要在文化继承与发展中实现,是时代发展过程中文化心理需求的反映。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五四前后,……一些知识分子完全用西方文化的价值准则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否定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的文化虚无主义无疑会阻碍文化自信。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而言,其批判历史虚无主义,肯定具体现实的历史,这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肯定中国历史,正确认识中国传统和中国文化,进而坚定文化自信。从党的百年历史而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了的新理论形态成功拯救了中华民族,这解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历史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利于人民理解与肯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而促进文化自信。从实践方面而言,当今中华民族在世界变局中寻求复兴,科学理论的指导使得中国以具体的成功实践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此外,新时代“两个结合”的提出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潜力,在其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进一步促进中国人民产生深刻持久的文化自信。
  3.坚定历史自信的内在依据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能够解释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历史真相。中国共产党增强历史自信与掌握历史主动权是以具体实践的发展为根本要求,而实践的发展是“两个结合”探索成果的表现,其“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奋斗历史中,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也曾一度走入迷雾之中,但曲折为光明的发展大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的早期历史有力地证明了被僵化运用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要将其融合于中国的土壤之中,以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发挥其真理的作用。即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实践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要坚持将其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在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不断开创中国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也是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史,这个过程也揭示了党的历史自信的理论根源。历史自信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主体对自身历史所持的自我肯定和认可的心态。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来源于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苦奋斗与成功事实,在坚定历史自信中促进中国共产党增强历史主动,这也是历史自信的重要表现。从历史出发,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使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彰显高超的领导力,掌握历史发展的主动权。中国共产党推进历史发展的过程即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此过程中的奋斗成就使得历史自信得以具体化和对象化。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表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和实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奋斗成就及与此对应的奋斗精神。科学理论指导下实现的蓬勃发展是历史自信的实践来源,但在发展的背后需要看到的是中国在“两个结合”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正是得益于强大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也有了内在依据。
三、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路径探索
  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秘诀,要立足于“两个结合”的特征和时代的需要,寻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路径。
  1.在“两个结合”中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两个结合”是动态的结合,需要在其中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坚持其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行稳致远的法宝。就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进程而言,百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历史,表现了理论自身固有的社会实践性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现实必然性。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取得重大胜利,“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传统文化才有可能真正现代化”,进而丰富与充实马克思主义内容,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增添新的活力。要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中造就新的马克思主义和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形态必然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进而在“两个结合”中促进中国实践的发展,造就中国气派,展示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提升其实际运用能力则需掌握客观实际和理论,这是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客观真理如何发挥作用还有待于理论运用者如何将其运用于实际之中。一方面,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中国面临的问题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能力。“两个结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随着实践的发展要求不断摸索理论的运用,这就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在理论指导实践中提升其运用能力,使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进程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正如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由此实现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运用。另一方面,新时代要在“两个结合”中提升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要求从理论本身出发,掌握“两个结合”蕴含的理论,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主题是把握理论的必然要求。这需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进而深刻掌握“第二个结合”所内涵的精髓要义,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能力,彰显中国共产党深厚的理论把握与运用能力,发展与丰富马克思主义。
  2.立足“两个结合”的丰富性和创新性,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影响力
  “两个结合”是从历史与现实经验中总结和不断实现的,具有丰富性和创新性。“两个结合”在中国土壤上开花结果,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彰显了“两个结合”的磅礴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中的最根本原则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普遍的真理结合在不断发展的实践和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之中。从理论而言,马克思主义有着众多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为人类的未来指明了发展道路。而以往的各种理论没有科学地揭示世界发展的规律,对世界未来的探讨也没有得出深入科学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在继承与批判已有的理论之后,对世界的未来发展作出独树一帜的科学判断,既是丰富的,也是创新的,始终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世界绝大多数人谋取利益。从中国实际而言,实践的不断变幻与发展使得“两个结合”也需要不断进步,“两个结合”的内容才能不断扩充与丰富。从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中国大地上的实践活动产生了富有色彩的文明,中华文明连续五千年而不中断,其中的文化底蕴之丰厚,是“两个结合”的文化根基,充实与创新了“两个结合”的内容。“两个结合”是中国发展的需求,“两个结合”的内容与形态表明了其具有的丰富性和创新性。
  基于“两个结合”的丰富性与创新性特征以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影响力,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坚持探索“两个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不仅有利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产生影响力,还为世界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促进其在世界产生影响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针对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和中国选择,其中既有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也有理论创造的表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理论,运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谐与正义等内容,超越了零和博弈和文明冲突的价值理念。当丰富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为世界的进步与繁荣带来切实的益处,自然会使世界认同和赞可马克思主义的作用与价值,进而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双向互动的,中国共产党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提升其世界影响力,使中国更有底气和实力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由于“两个结合”所具有的丰富性与创新性,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得到提升,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3.立足“两个结合”的历史经验,在回答时代问题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两个结合”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书斋中不能发展理论”,理论是从历史的实践经验中总结与创造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观点,坚持在历史具体中寻求人类的未来。在中国百年实践中产生了丰富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对当今发展和解决时代问题也提供了重要借鉴。从历史来看,马克思主义历久弥坚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不断深化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践为导向,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中国发展问题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毛泽东思想是“两个结合”探索实践的理论集中体现,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同时,既立足于中国实践,也不忘中国文化的根脉,因此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成为“两个结合”的重要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解放思想的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两个结合”的实践经验。经过不断发展,“两个结合”的探索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直至新时代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两个结合”,重视以“两个结合”赋能现代化的创新发展,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立足于“两个结合”的成功经验,以实践问题为理论发展的导向,在回答时代问题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两个结合”的内容与历史来看,其内容的丰富与历史经验的充足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而中国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会面临新的实际问题,新时代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样要从丰富的历史经验出发,回答重大的时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实践的走向是理论总结与进步的导航,要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以实践经验为根据,在解决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问题中不断前进。如果文化叙事方式始终会归结到现实依托上来,那么“两个结合”的理论则要求落实于实践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要落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奋斗中。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会面临复杂多样的发展情况,基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两个结合”的成功经验,要在不断回答时代问题之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四、结语
  “两个结合”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路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理论指导,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要以科学理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在“两个结合”中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会面临现实与理论的张力与挑战。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必然要提升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回答时代课题;还要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科学理论发挥“掌握群众”的作用;最后要以“两个结合”的历史经验为参考,坚持问题导向,密切关注时代发展面临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因此,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现实要求,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持续绽放真理的魅力。
  (作者简介:张荣军,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23-12-15 10:47:00